最近米粉涨价闹的沸沸扬扬,我也是感觉走入怪圈。米粉生产企业打价格战,这是事实,据卖粉的摊位说去年的时候打的好狠。现在如果真的冷链做好,成本上升,加上不打价格战价格回升,涨价到2-2.5元每斤也能接受。一个人吃粉,粉价真不是大头,一碗牛肉粉,米粉的成本才占多少?20年前,2元一碗的牛肉粉,现在城区都12块钱了,光今年就已经涨价2次了。历次涨价,奇葩的不少,比如零几年一次涨价,早餐店老板振振有词:单位上普调工资了,我肯定也要涨。这句话我印象颇深。现在是肉价或者鲜粉价格有个风吹草动,就涨价1元。肉价跌回去了,粉馆的价格自然是不会跌回去的。反复几次,就成了这样。比如这次,有些早餐店赫然把米粉生产企业涨价的通知扩大粘贴在墙上,以此来证明涨价1元的合理性。一碗粉,用了半斤多,增加的成本有3毛吗?现实就是这样,随便那次原料波动,早餐店就趁机涨价。成本的涨幅和早餐店的涨幅完全不匹配。桂林也是用的鲜湿米粉,我上个月去,在桂林市区的两江四湖繁华地段附近,根据浇头不同,一碗米粉也才5-8块。8块的类似于常德干腌牛肉粉,用的坨坨的牛腩。我就问常德的干腌牛肉粉什么价了?市城区怕是12块都不止了,5块钱更是最便宜的肉丝都不可能吃到。要知道,桂林是个旅游城市,收入和消费水平相信肯定不会比常德低。比起米粉生产企业,我倒是希望有部门能管管这些早餐店,看看是怎么回事。
|
|
1楼#
发布于:2020-09-04 15:52
帖内置顶 – – 2020-09-04 16:24
近期,我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常德米粉产业发展,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百亿产业,布局千城万店表示支持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对此倍感欣慰!也有网友对近期常德米粉行业实行整合、常德米粉终端价格有所上调等提出质疑。作为一名从事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多年,尤其是见证常德鲜湿米粉从小作坊生产转变为工厂化生产的老同志想就部分网友提出的质疑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便更多的网友深度了解常德米粉,更好的关心支持常德米粉产业发展。
常德米粉在2009年前属于家庭性小作坊生产,经过2009年和2016年两次米粉提质升级改造,由先前100多家作坊生产企业通过整合联营,重新投资建厂,形成了目前全市19家生产企业格局(不含汉寿太子庙在建的1家)。据统计全市拥有生产线45条(圆粉26条、扁粉19条),如按每条生产线每天生产8小时,每天可生产126万斤;如果满负荷生产,每天可生产378万斤。实际需求为50万斤左右,其中48万斤销售本地市场,每天销往长沙等外地的鲜湿米粉不足2万斤。可见常德鲜湿米粉销售市场主要在本地,根本没有走出去。 在常德米粉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存在打价格战的问题。小作坊生产阶段,虽然产能过剩没有现在严重,但由于打价格战,小作坊老板同样苦不堪言。鼎城区有两个米粉加工小作坊老板的悲惨结局足以说明一切。这两个小作坊老板生产加工鲜湿米粉多年,不仅没赚钱,而且还欠账,穷困潦倒,一贫如洗。最终一个离开了米粉行业,另一个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死后棺材都是几个米粉贩子凑钱买的。当时曾有人打抱不平说:这个老板就是你们米粉贩子害成这样的。虽然这个说法我不完全认同,但绝对与打价格战有关。 2016年实行工厂化生产后,鲜湿米粉产能过剩的矛盾更为严重,生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惜按生产直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导致生产企业大多处于保本经营,个别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去年市城区及各县市米粉生产企业老板们意识到价格战不能再继续打下去,达成了区域合作的协议,使企业开始扭亏为赢。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区域合作的机制不健全,米粉生产企业互不信任,去年年底价格战重新点燃,价格战愈演愈烈,生产企业苦不堪言,米粉质量越来越差,原粉质量和口味口感已今非昔比。按照鲜湿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鲜湿米粉必须实行冷链运输、终端冷藏销售。由于米粉配送主要在夜间完成,监管部门难以监管到位,致使冷链运输一直没能得到落实。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米粉产业发展。成立了以杨 成 英 副市长为组长,明确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常德米粉产业发展,拟定了《关于常德米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了“行业大整合,实行智慧监管,打造产业园,升级传统产业”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市城区五家生产企业率先于6月3日签订合作协议,实行“产销分离,整合销售,统一配送,规范市场,冷链运输,终端冷藏”。7月30日下午,市米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了“常德米粉产业数字化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启动仪式”。7月31日,市城区的整合也随之展开。各区县(市)米粉生产企业也同步完成了产销整合。这次米粉行业大整合是打造常德米粉产业的重要一步,也是组建常德米粉产业集团的基础。只有米粉行业大整合,才能规范常德本地鲜湿米粉生产经营行为,也才能形成合力拓展外部市场。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监管,督促落实全程冷链运输,终端冷藏销售,并在米粉行业率先打造智慧监管平台。 目前全市鲜湿米粉配送到终端及市场零售的价格普遍恢复到了整合前的水平,市城区较整合之前有所上调。由于整合前打价格战,市城区及周边米粉生产企业多采取低于成本价销售,所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米粉店都能明显感觉到价格上涨。实际上价格变化并不大。近几天,我在米粉店吃粉时了解到,鲜湿米粉终端价格整合后较整合前上涨了0.20元/斤,即整合前为1.60元/斤,整合后为1.80元/斤。我问老板每斤上涨0.20元您能否接受。米粉店老板夫妇对我说,每斤涨0.20元还是能够接受,只是希望米粉生产企业不要再打价格战了,静下心来把米粉质量搞好。听后我觉得有必要就鲜湿米粉价格问题表达几点个人看法: 1、我们应该高度关注鲜湿米粉生产企业的处境。过去每家鲜湿米粉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投资,小的只有几十万元,大的上百万元。2016年我市实施米粉提质工程。目前我市每家米粉生产企业的投资少则上千万元,多则三千多万元。这些鲜湿米粉生产企业的股东基本上是原有小作坊的老板和部分米粉贩子组成的。他们建厂的投资大部分是找亲戚朋友借的。经营了近五年时间,由于打价格战,一直没赚到什么钱,有的收回了一少部分投资,大多还处于亏本状态。如继续打价格战,不仅鲜湿米粉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生产企业根本看不到收回投资的希望,更谈不上加快常德米粉产业发展。我真担心有的生产企业老板或股东跳楼。鲜湿米粉提质工程是原食药监管部门组织推动的,现在这些鲜湿米粉生产企业处境艰难,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 2、在打价格战的背景下,不仅鲜湿米粉生产企业不赚钱,而且部分米粉“贩子”也赚不到钱。因为米粉价格是非常透明的。米粉销售终端随时掌握着米粉价格变化,所以米粉“贩子”销售到终端的价格也上不去。同时米粉“贩子”之间也存在靠低价争抢终端市场的问题。整合前有的终端接受的价格只有1元/斤左右。当然,有的米粉店老板出于交情或体谅米粉“贩子”的艰辛,在整合前仍接受了1.60元/斤的价格。 3、我们应该了解常德鲜湿米粉的生产成本。2017年下半年,市米粉行业协会曾委托市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市城区米粉生产企业生产的鲜湿米粉进行了成本核算。得出的结论是鲜湿米粉(圆粉)的生产成本为1.19元/斤(扁粉1.29元/斤)。由于近年来大米的价格有所上涨,鲜湿米粉的成本价格应该略有上升。现在生产企业的老板们很多根本不懂得成本核算,只知道一斤大米加工多少米粉,可以说是糊里糊涂、不计成本打价格战。现在,我们监管部门把冷链运输、终端冷藏的责任一并交给了鲜湿米粉生产企业,那么米粉生产企业的成本将更高。现在市城区鲜湿米粉生产企业整合后确定的配送到终端的指导价格为不低于1.80/斤,除去配送商(贩子)的配送费、冷链车服务费、销售终端冷藏柜添置费、销售平台使用服务费、营销公司服务费。随着大米价格的上涨,以及对大米质量要求的提升(原来我省是允许使用镉指标0.2-0.4毫克/㎏的大米,现在被禁止),鲜湿米粉的生产成本还将有所上升。对此,我们应有心理准备。 4、目前鲜湿米粉的终端销售价格还是比较合适的。按照2.00元/斤计算(7两粉,1.40元),现在一碗米粉真正米粉的成本不到15%。这个比价应该是米粉价值的回归,是对米粉从业者的认可, 消费者是能接受的。之前部分农村乡镇销售终端配送的鲜湿米粉价格为2.50元/斤。作为鲜湿米粉生产企业有责任让我们农村的广大消费者吃到同等价格的鲜湿米粉,这将有利于扩大鲜湿米粉市场。消费者喜欢吃常德米粉首先看重的米粉质量。过去一碗光头粉里只放一点酱油、葱花,吃的津津有味。建议鲜湿米粉生产企业在保障普通鲜湿米粉质量、口味的前提下,开发更多优质、营养、健康的米粉,实行优质优价,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 |
|
3楼#
发布于:2020-09-02 17:22
今年开年以来,房价车价都不降,物价上涨,生意难做,房贷车贷学费...一分不能少,经济拮据紧张,看2020年最后4个月怎么样,不然年也难过咯~~
|
|
5楼#
发布于:2020-09-02 18:07
同样的小菜、肉、鱼,火车站农贸市场 就是比芷兰菜市场便宜, 周边的粉馆 有普涨一元的 也有没涨价的,
桂林市区有米粉卖5-8元,而常德米粉10元左右,很难说常德粉馆老板就赚得更多, 常德粉馆太多 客源总量就这么多。 无解! |
|
9楼#
发布于:2020-09-02 18:53
|
|
14楼#
发布于:2020-09-03 07:57
一碗粉18、19块的都有
|
|
17楼#
发布于:2020-09-03 08:46
我现在天天在家吃面,一家人吃不超过10块钱。
|
|
18楼#
发布于:2020-09-03 08:48
去年没涨价之前,粉是1.3元每斤,今年冷鲜运输之后,粉是2.1一斤,猪肉去年十几块,今年二十八,还是打批发,你觉得人家涨不涨价?嫌贵去吃光头粉就是……
反正我和老板聊天,老板说常德还是有6-7元一碗的,但是基本没啥浇头,就是纯汤粉,他说他不想做这个,怕被骂。 建议你跟我学,不吃就完了,我改吃面包牛奶了。 |
|
22楼#
发布于:2020-09-03 13:45
买的金健面条七的,买一包900克的,超市特价4.9元,可以七一个星期的早餐,平均下来,一个早餐在面条上只要的7脚钱
|
|
24楼#
发布于:2020-09-03 17:18
偶尔吃吃也无妨,过早可以多样选择,不一定一定要吃粉。市场化就是价格贵我们可以选择不吃。总之物价上涨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肯定有影响。
|
|
26楼#
发布于:2020-09-03 22:36
|
|
28楼#
发布于:2020-09-04 10:46
|
|
29楼#
发布于:2020-09-04 15:52
近期,我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常德米粉产业发展,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百亿产业,布局千城万店表示支持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对此倍感欣慰!也有网友对近期常德米粉行业实行整合、常德米粉终端价格有所上调等提出质疑。作为一名从事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多年,尤其是见证常德鲜湿米粉从小作坊生产转变为工厂化生产的老同志想就部分网友提出的质疑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便更多的网友深度了解常德米粉,更好的关心支持常德米粉产业发展。
常德米粉在2009年前属于家庭性小作坊生产,经过2009年和2016年两次米粉提质升级改造,由先前100多家作坊生产企业通过整合联营,重新投资建厂,形成了目前全市19家生产企业格局(不含汉寿太子庙在建的1家)。据统计全市拥有生产线45条(圆粉26条、扁粉19条),如按每条生产线每天生产8小时,每天可生产126万斤;如果满负荷生产,每天可生产378万斤。实际需求为50万斤左右,其中48万斤销售本地市场,每天销往长沙等外地的鲜湿米粉不足2万斤。可见常德鲜湿米粉销售市场主要在本地,根本没有走出去。 在常德米粉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存在打价格战的问题。小作坊生产阶段,虽然产能过剩没有现在严重,但由于打价格战,小作坊老板同样苦不堪言。鼎城区有两个米粉加工小作坊老板的悲惨结局足以说明一切。这两个小作坊老板生产加工鲜湿米粉多年,不仅没赚钱,而且还欠账,穷困潦倒,一贫如洗。最终一个离开了米粉行业,另一个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死后棺材都是几个米粉贩子凑钱买的。当时曾有人打抱不平说:这个老板就是你们米粉贩子害成这样的。虽然这个说法我不完全认同,但绝对与打价格战有关。 2016年实行工厂化生产后,鲜湿米粉产能过剩的矛盾更为严重,生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惜按生产直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导致生产企业大多处于保本经营,个别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去年市城区及各县市米粉生产企业老板们意识到价格战不能再继续打下去,达成了区域合作的协议,使企业开始扭亏为赢。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区域合作的机制不健全,米粉生产企业互不信任,去年年底价格战重新点燃,价格战愈演愈烈,生产企业苦不堪言,米粉质量越来越差,原粉质量和口味口感已今非昔比。按照鲜湿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鲜湿米粉必须实行冷链运输、终端冷藏销售。由于米粉配送主要在夜间完成,监管部门难以监管到位,致使冷链运输一直没能得到落实。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米粉产业发展。成立了以杨 成 英 副市长为组长,明确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常德米粉产业发展,拟定了《关于常德米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了“行业大整合,实行智慧监管,打造产业园,升级传统产业”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市城区五家生产企业率先于6月3日签订合作协议,实行“产销分离,整合销售,统一配送,规范市场,冷链运输,终端冷藏”。7月30日下午,市米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了“常德米粉产业数字化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启动仪式”。7月31日,市城区的整合也随之展开。各区县(市)米粉生产企业也同步完成了产销整合。这次米粉行业大整合是打造常德米粉产业的重要一步,也是组建常德米粉产业集团的基础。只有米粉行业大整合,才能规范常德本地鲜湿米粉生产经营行为,也才能形成合力拓展外部市场。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监管,督促落实全程冷链运输,终端冷藏销售,并在米粉行业率先打造智慧监管平台。 目前全市鲜湿米粉配送到终端及市场零售的价格普遍恢复到了整合前的水平,市城区较整合之前有所上调。由于整合前打价格战,市城区及周边米粉生产企业多采取低于成本价销售,所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米粉店都能明显感觉到价格上涨。实际上价格变化并不大。近几天,我在米粉店吃粉时了解到,鲜湿米粉终端价格整合后较整合前上涨了0.20元/斤,即整合前为1.60元/斤,整合后为1.80元/斤。我问老板每斤上涨0.20元您能否接受。米粉店老板夫妇对我说,每斤涨0.20元还是能够接受,只是希望米粉生产企业不要再打价格战了,静下心来把米粉质量搞好。听后我觉得有必要就鲜湿米粉价格问题表达几点个人看法: 1、我们应该高度关注鲜湿米粉生产企业的处境。过去每家鲜湿米粉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投资,小的只有几十万元,大的上百万元。2016年我市实施米粉提质工程。目前我市每家米粉生产企业的投资少则上千万元,多则三千多万元。这些鲜湿米粉生产企业的股东基本上是原有小作坊的老板和部分米粉贩子组成的。他们建厂的投资大部分是找亲戚朋友借的。经营了近五年时间,由于打价格战,一直没赚到什么钱,有的收回了一少部分投资,大多还处于亏本状态。如继续打价格战,不仅鲜湿米粉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生产企业根本看不到收回投资的希望,更谈不上加快常德米粉产业发展。我真担心有的生产企业老板或股东跳楼。鲜湿米粉提质工程是原食药监管部门组织推动的,现在这些鲜湿米粉生产企业处境艰难,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 2、在打价格战的背景下,不仅鲜湿米粉生产企业不赚钱,而且部分米粉“贩子”也赚不到钱。因为米粉价格是非常透明的。米粉销售终端随时掌握着米粉价格变化,所以米粉“贩子”销售到终端的价格也上不去。同时米粉“贩子”之间也存在靠低价争抢终端市场的问题。整合前有的终端接受的价格只有1元/斤左右。当然,有的米粉店老板出于交情或体谅米粉“贩子”的艰辛,在整合前仍接受了1.60元/斤的价格。 3、我们应该了解常德鲜湿米粉的生产成本。2017年下半年,市米粉行业协会曾委托市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市城区米粉生产企业生产的鲜湿米粉进行了成本核算。得出的结论是鲜湿米粉(圆粉)的生产成本为1.19元/斤(扁粉1.29元/斤)。由于近年来大米的价格有所上涨,鲜湿米粉的成本价格应该略有上升。现在生产企业的老板们很多根本不懂得成本核算,只知道一斤大米加工多少米粉,可以说是糊里糊涂、不计成本打价格战。现在,我们监管部门把冷链运输、终端冷藏的责任一并交给了鲜湿米粉生产企业,那么米粉生产企业的成本将更高。现在市城区鲜湿米粉生产企业整合后确定的配送到终端的指导价格为不低于1.80/斤,除去配送商(贩子)的配送费、冷链车服务费、销售终端冷藏柜添置费、销售平台使用服务费、营销公司服务费。随着大米价格的上涨,以及对大米质量要求的提升(原来我省是允许使用镉指标0.2-0.4毫克/㎏的大米,现在被禁止),鲜湿米粉的生产成本还将有所上升。对此,我们应有心理准备。 4、目前鲜湿米粉的终端销售价格还是比较合适的。按照2.00元/斤计算(7两粉,1.40元),现在一碗米粉真正米粉的成本不到15%。这个比价应该是米粉价值的回归,是对米粉从业者的认可, 消费者是能接受的。之前部分农村乡镇销售终端配送的鲜湿米粉价格为2.50元/斤。作为鲜湿米粉生产企业有责任让我们农村的广大消费者吃到同等价格的鲜湿米粉,这将有利于扩大鲜湿米粉市场。消费者喜欢吃常德米粉首先看重的米粉质量。过去一碗光头粉里只放一点酱油、葱花,吃的津津有味。建议鲜湿米粉生产企业在保障普通鲜湿米粉质量、口味的前提下,开发更多优质、营养、健康的米粉,实行优质优价,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 |
|
上一页
下一页